南風窗 作品

第120章 遊說

    

-

[]

這樣做的風險於他來說,實在是太大了。

“請問李公,晉陽與大興相比,那個更重要。我們隻要進駐到大興城,再回過頭來收複失地,未嘗不可。”

李淵依舊不為所動:“那風險呢?我們前往大興城,前路還要經過好幾座城池,困難重重,風險巨大。與其不好實際的幻想,還不如腳踏實地。我跟隋帝是至親骨肉,到時向他道歉,想來他會原宥於我。”

昨晚李世民想了一夜,就想好了這套說詞,結果冇有想到,李淵油鹽不進,急得抓住李淵的衣袖:“李公,三思啊!”

板著臉,李淵拂開李世民:“此事休要再提,我意已決,諸將準備開拔。”

李世民還要再勸,李淵厲喝一聲:“把世民和建成將軍全部給我請出去。”

決策已定,李淵生怕有絲毫的猶豫。

李氏兄弟被推出去,李世民想著一路上好不容易有此戰果,因為李淵的一個決定,一切功虧一簣,忍不住嚎啕大哭,令聞者斷腸。

李淵的心裡也不好受,這是她至親的兩個兒子,心又何嘗不會疼。

兒子們,將來你們會認為我的決定是對的,李淵心道。

在這時,夏羽出現了,他走進軍帳中。

諸將看到夏羽,不願退兵的將領紛紛投來期冀的光。

大家全部想聽聽夏羽怎麼說這件事情。

夏羽緩緩開口:“李公,退軍吧。退得好。”

李淵鬆了一口氣,連夏羽也支援他退軍,更加有底氣了。

“退軍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我們再也難以凝聚出第二支李家軍,意味著明明敵人全部是紙老虎,結果我們未戰先怯,放棄了占據大興的機會。意味著本來可以成就千古不世偉業,結果我們卻步不前。”

“大膽,李公自有他的考慮,你憑什麼說敵人全是紙老虎!”

“夏羽,你真得以為你很厲害嗎?自從李公十四歲世襲唐國公之位,他的智慧豈是你一個毛頭小夥子能比的,笑話!”

“我原以為你有什麼真知灼見,還不是空口說大話。”

一番話才說完,支援撤軍的將領迫不急待地反對。

李氏兄弟在帳外仔細聆聽,他們兩個無法勸說李淵,隻希望夏羽能遊說成功。

結果當夏羽說出這番話時,李建成輕輕搖頭,夏羽說得是一番空洞的言論。

“各位,糧食短缺。我們秦王軍專管糧草,據我所知,我們的糧食還可以吃到五月份,到時路邊的莊稼成熟,糧草不是問題吧?”

李淵心中計算,糧草問題可以解決了。

“屈不通何等樣人?不過是一個有勇無謀之輩,大雨停歇。我自有計策破敵,眾位可作壁上觀。”

“那究竟是什麼樣的計策?”一個郎將搶先問道。

“對不起,無可奉告!”夏羽一口回絕。

那名郎將正要嘲笑夏羽,被李淵淩厲的眼神一瞪,不敢再說話。

“第三點,突厥背信棄義,為得是什麼?利益啊!我們要是讓他們知道進攻晉陽無利可圖,他們還會廢儘心思攻打晉陽嗎?”

見冇有人反對,夏羽接著道:“第四點,劉武周不過一群烏合之眾,能興起什麼風浪。綜合第三點和第四點,我認為,表麵上看來敵人是來勢洶洶,其實不過是一團散沙。”

夏羽接連分析出四點,李建成和李世民連連點頭,認為兩個人的腦子加在一起,也未必有夏羽看得透徹。

李淵心底認同了夏羽的觀點,不過到底憂心晉陽的形勢,舉棋不定。

夏羽環顧諸將:“我想,有人一定在心裡覺得,我這是紙上談兵,說歸說,到底要怎麼做呢?”

李淵下意識地問:“對啊,夏將軍,我們總不能現在停在這裡無所做為吧?”

夏羽向李淵一拱手:“李公,我請求獨身去往晉陽,保管讓突厥和劉武周退兵。”

“你需要多少人馬?但凡任何條件,我都會竭力地滿足你!”

“不用,我隻身一人前往即可。”

話語剛落,又有人出來反駁:“萬一晉陽淪陷,卻當如何,你就是李家軍的千古罪人。”

“夏羽,固然你聰明無比,但此事可不是開玩笑的。假設雨晴了,我們與隋軍開戰,卻在這時,後方傳來訊息,晉陽城被占。大部分的軍士都是晉陽人,他們還會有心做戰嗎?”

“晉陽一旦淪陷,對我們的打擊實在太過重大。此事還是再行商議。”

“不,一切聽夏羽的!”擁有最高領導權的李淵當即拍板決定。

諸將全部轉頭看著李淵,他怎麼一下子轉了主意。

李淵微笑道:“我相信夏羽,因為他的家在晉陽。為了蘇家,他必會全力以赴!傳我將令,李家軍原地待命!”

“多謝李公!”夏羽一抱拳,出了軍帳,打算即日起程。

李氏兄弟在帳外早就聽到了李淵的決定,等夏羽一出來,立馬將他抱住,嗷嗷亂叫,歡呼雀躍。

“夏羽,若非有你,我們怕是真得要一切儘毀!”

“夏羽,我真得愛死你了。”

馬上,李世民又擔憂道:“夏兄,此事你一個人去,真得能行嗎?要不我陪著你一起去。”

李建成亦道:“目下正在下雨,雙方休戰,我和三弟一起陪著你去吧。”

兩人眼巴巴地看著夏羽,等待著他的決定。

夏羽微微一笑:“你們兩個要是想去,那就一起去吧。”

兩人回軍帳裡換上便服,三人騎馬冒雨向晉陽城而去。

一路上,馬不停蹄,接連跑了五天,終於在黃錯的時候,遠遠地看到晉陽城。

夏羽卻道:“我們不去晉陽城,你們跟我來。”

李氏兄弟心中疑惑,不過還是跟著夏羽來到一處名為娘娘山的地方。

相傳,太上老君和王母娘娘同時看上一座無名山,兩人商議,誰能先到達這座山,山峰就是誰的。

太上老君腳程快,先到達無名山,把自己的柺杖埋在那裡,做為標記。

王母娘娘後到,不過她對這座山實在喜愛,於是想了一個辦法,在柺杖下麵埋了她的一隻繡花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