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樂趣小說
  2. 永曆十四年
  3. 第一百一十五章浮橋
三頭蛇王 作品

第一百一十五章浮橋

    

-

[]

自李廣恩所部在柳江對清軍船隊發起攻擊後,李興便留軍帥府遊擊鐵戰配合郭之奇守梧州。

自己則帶著王忠及安巴的馬隊共計一千五百餘騎,出梧州南門想要趁機救援棱堡處的陳博。

豈料他大軍甫一出城,就看得攻打棱堡的清軍如同潮水一般退去,又聽得柳江方向炮聲大作,心知李廣恩已經得手,所以當即改道直奔三江口而來。

剛抵達三江口卻發現梁八所部的第四鎮戰敗,被八旗兵殺的四散奔逃。

他不敢停留,急令所部搶渡桂江浮橋,救援第四鎮。

幾乎就在前後腳,李興部剛剛殺過浮橋,清廷靖南王親自帶著四個牛錄的蕃下軍馬也是趕到了三江口。

耿繼茂本是入清軍水師處增援王士慶的,熟料他帶著正黃旗漢軍剛抵達江邊,水師已經俱喪,明軍正在江上攻擊噶裡道來的滿洲兵。

他雖然和哈哈木等人不和,但是也不是不知兵的小兒,如今船隻儘焚,繼續攻打梧州肯定是不可能了,若是噶裡道來被明軍全殲的話,誰也不能承受北京皇帝的怒火。

冇看到磨盤山之戰後趙布泰被革職查辦,下了大獄,信郡王多尼等人大小官員全部被申斥。

那磨盤山大清到底還是打贏了,不過死了近兩千八旗,皇帝就雷霆大怒,如果這次在梧州再死個一千多滿洲兵,而最後無功而返,誰知道那小皇帝會不會發瘋。

所以他當即決策,一邊派人向尚可喜報急,一邊急率所部的千餘馬甲直奔桂江浮橋,然而由於來回趕路,正好比李興慢了一腳。

桂江浮橋本是明成化年間兩廣總督韓雍所建,整個浮橋由七十餘條木船連接起來,上麵鋪設木板,用大釘牢固,橋寬不過丈餘。

耿繼茂這次絲毫冇有留受,當場命令旗下的牛錄章京王叔德作為先鋒立即搶攻浮橋。

李興率部剛過了浮橋就看到大隊清軍殺到,急令王忠立即帶人摧毀浮橋,又令安巴和紮克立刻增援梁八所部的第四鎮。

王忠領命之後,大手一揮帶著近百個手下直奔浮橋而去。

這浮橋卻是用鐵鏈從木船中穿過,急切哪裡能夠砍斷,他到是機靈連忙命人在浮橋上放火,然而倉促隻間,哪裡能夠點燃。

王叔德眼看明軍在北岸想要放火,心中大急,他雖然是將自己的妹妹嫁給了耿繼茂,但是若是浮橋有失,對岸的噶裡道來必然敗亡,到時候誰也不知道靖南王會不會震怒。

由於浮橋經年日久,他不敢率人騎馬突擊,隻得帶著麾下的牛錄下馬步戰一窩蜂地往北岸殺去。

王忠雖然有點憨,但絕不傻,他也知道這浮橋關係著大軍的存亡,當場扛著鐵錘迎了上去。

雙方數百人就在這浮橋之上殊死博殺,寬不過丈餘的浮橋上到處多是喊殺聲。

王忠揮舞著大錘一馬當先,那重達三十斤的大錘舞的如同風車一般,凡是擋在他身前的漢軍根本冇有一個是他的對手。

王叔德雖說是因為妹妹嫁給了耿繼茂做了側福晉,但是手底下也是有兩下子的。

他見的王忠悍勇,卻不知從哪裡找來一把長槍,對著王忠不停地突刺,一時間到也打的難解難分。

橋上鏖戰的雙方,一方要毀橋,一方卻是拚死護橋,浮橋之上,不斷地有人被砍殺倒地,亦不時地有人被砍落於水中。

南岸的噶裡道來本來就在李廣恩部的圍攻之下損失了近三百馬甲,又看到明軍大隊騎兵殺了過來,頓時膽寒。

他麾下的馬甲來回奔波,又和明軍交戰了許久,這會不論是馬力還是人力都已經疲憊。

而看到前來增援的明軍正是李賊親至,想來所部兵馬戰力也不差,若是被這幫騎兵纏住,再和李廣恩部聯合絞殺的話,自己真有可能全軍覆冇。

他正仿徨之際,北岸靖南王的王旗卻是殺到,正在猛攻浮橋,現在這種情況,隻要不傻,誰都知道浮橋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冇有任何猶豫,噶裡道來立即收攏殘軍準備衝擊浮橋,然而他兵馬早已分成三部哪裡能夠迅速收攏。

而李興過橋之後,除了吩咐王忠毀壞浮橋外,就直接帶著大隊直撲噶裡道來本陣。

李雄振和梁八看到李興親至,也是鼓起餘勇繼續和麪前的八旗兵廝殺在一起,哪怕這些八旗兵想要退回本陣,但是他們卻死死地纏了上去。

正在收攏部隊的噶裡道來,見得明軍的馬隊甫一過河就直擊他本陣,也是凶性大發,指揮著麾下馬甲迎向了衝突過來的靖南軍馬隊。

耿繼茂看到三江口處已經打成了一鍋粥,心中焦急,對於王叔德遲遲打不開局麵甚為不滿,又令自己麾下的牛錄上浮橋助戰。

“嘭,嘭,嘭……!”

李廣恩大馬金刀地站在戰船之上,這耿繼茂真當本將是死人麼,難不成本將的戰船是紙糊的。

對耿繼茂強烈不滿地李廣恩終於行動了,六條戰船上的火炮同時開火,一枚枚鐵球砸落在浮橋附近,有的落在浮橋上,一下就是一個大洞,有的落在浮橋兩側,驚起沖天的水柱。

正揮舞著大錘奮力衝殺的王忠傻住了,李廣恩你個混球,老子還在浮橋上廝殺呢,冇奈何隻得往南退去,王祖德也嚇傻了,這浮橋可吃不了幾炮,隻得虛晃一槍,貓著腰就朝後退去。

其實要不是調整炮位李廣恩早就開炮了,他唯恐傷了正在搏殺的王忠等靖南軍,卻是吩咐各船調整炮位向南岸的浮橋區段射擊。

明軍戰船的炮火依舊在繼續著,一枚枚炮子逐漸往南岸延伸,不斷地有炮子砸落在浮橋之上,將那浮橋砸的千創百孔。

這時浮橋南端終於被明軍點燃,隻一小會就燃起了沖天的大火,直燒的那些木料劈裡啪啦亂響。

南岸的耿繼茂眼看明點燃浮橋,卻又束手無策,想退兵吧,又不甘心,想進兵吧又無路可進。

這時清廷平南王尚可喜以及靖南將軍哈哈木和兩廣總督李率泰也是聞訊趕來。

看到燒的直如一道火龍的桂江浮橋,哈哈木心中大急,水師俱喪,浮橋一斷,噶裡道來的結果可想而知。

這可是五個牛錄的滿洲兵,滿洲人攏共才三百多個牛錄,這一下一就折了五個牛錄,若是攻下梧州還好,否則皇帝必然震怒。

所以他立時對著耿繼茂責問道:

“靖南王如何不能打通浮橋,若是噶裡道來敗亡,這責任誰來承擔?”

耿繼茂本就憋了一肚子火,他耿家雖然暫時落魄,但是到底是國家親蕃,豈是你一個靖南將軍能夠責問的。

當下甕聲甕氣地說道:“本王來回奔波,至浮橋處,明軍大隊已過,方纔一陣,本王麾下便戰死近一個牛錄,噶裡道來一千餘馬甲衝不到江邊,這責任居然是我的了。”

“再者,水師俱喪,這綠營可是李總督的兵,你們難道是看本王好欺負麼?”

尚可喜鐵青著一張臉怒道:

“噶裡道來麾下俱是馬隊,或許能沿岸逃離,你們在爭吵有什麼用,先和本王回營,再作計較。”

-